屡次登顶,热文不断,花式创新。在河南政法微信排行榜中,“信阳法院”的表现十分抢眼,长期作为法院系统的优秀代表冲击原创榜单。
“信阳法院”于2014年6月27日上线。经过近4年的努力,截至2018年4月,该公众号已拥有粉丝8万余人,累计推送文章1100余期,发布原创稿件1600余篇,单篇最高阅读量10万+。
都是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信阳法院”格外受欢迎?这样的公众号,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组团队:“萌妹子”与“技术宅”
“信阳法院”的运营团队虽然并非由媒体人组成,但从组织构成到人员选用,都堪与专业团队媲美。
为办好微信公众号,信阳市中级法院成立了专门的编委会。院长担任编委会主任,指方向、出主意、想办法、点题目,在法院内部掀起了一股关注微信、重视微信、支持微信的潮流。
编委会成员还有该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民三庭副庭长和法警等。这些兼职的编委们审核稿件、策划专题、操刀写稿,倾注了不少心血。
“信阳法院”的编辑队伍由新生力量组成,他们中有“萌妹子”,有“技术宅”。为了培养这支队伍,法院定期开展新媒体知识培训,邀请资深媒体人和大学教授授课,并派编辑前往高校脱产学习。
定规矩:三审三校“可不是闹着玩的”
好团队要有好制度。在这一点上,“信阳法院”的运营人员充分展现了法律人的严谨性与执行力。
“我们办微信公众号可不是赶时髦,闹着玩,微信是我们一份严肃的事业。”信阳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奚启锋说。
为保证稿件质量,“信阳法院”实行“三审三校”制度,责任编辑、值班编委、终审编委,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要过这三道关。
在定期召开的编委会上,编委们会对阶段运行态势进行总结、分析、研判,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同时谋划下一阶段的栏目主题、专题,让公众号的运行有条不紊又具有前瞻性。
重互动:正面回应粉丝“挑刺”
有了好的网络平台,就要琢磨怎样利用起来为群众办实事。“信阳法院”的界面上设置了“网上立案”“案件查询”“裁判文书查询”“执行信息查询”等功能,通过打造“指尖上的法院”,方便群众诉讼,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微信后台万余条留言中,充满了粉丝对法院工作的认可:“‘信阳法院’为老区人民搭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法治类新媒体公共平台,我很喜欢看。”“支持!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微信平台也采集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近年来,“信阳法院”报道了“春雷行动”等多次执行活动,曝光了数百名失信被执行人。有粉丝却说,法院执行挑软柿子捏,只敢动小鱼小虾。面对“挑刺”,“信阳法院”没有置之不理。2017年8月,“信阳法院”发布了《信阳法院曝光金瑞章、樊鹏、周玉海等一大批千、百万“负翁”》,曝光了数十名欠款百万元、千万元的失信被执行人。该文被多家网络平台转载,扩大了法院执行活动的影响力,赢得了更多群众的认可。
一次次的曝光也对失信人产生了巨大压力。信阳市商城县的黄某、顾某在执行风暴的影响下,主动到法院履行了拖欠的3.17万元工资款。拿到工资款的农民工王成说:“没想到微信有这么大的威力,我也要关注‘信阳中院’,学习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目前,“信阳法院”的影响力正逐渐突破地域限制。自上线以来,该公众号获得过“2016年度中国优秀政法新媒体”“第二届法院微信学院奖”和腾讯“城市力量——民生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来自各方的肯定激励着“信阳法院”的运营团队继续前行,力争将该公众号打造成法治宣传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渠道、法院文化的新载体、信阳市中级法院的新名片。
http://newpaper.dahe.cn/jrab/html/2018-05/03/content_242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