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法官,我愿意履行,赶紧把我和我老婆的信息从今日头条上删掉吧,太丢人了!”12月13日一早,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杜仁意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失信人被执行人李某,声称要主动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
李某及妻子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当事人,2015年,被告李某向原告陈某借款174.6万元,承诺还款日期到了之后,被告李某却未归还,故原告陈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李某及妻子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去年经法院调解,裁决被告李某及妻子偿还原告陈某的借款本金及利息。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被执行人李某及妻子始终拒绝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现在,李某及妻子却突然主动提出履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被执行人李某及妻子能够主动履行,是因为浉河区法院利用今日头条可以弹窗的功能,以失信人住址为圆心,半径十公里的范围内,将其失信人信息通过智能弹窗精准推送至该范围内所有安装今日头条客户端的用户手机上。这种对“老赖”失信行为的智能精准曝光,基本能覆盖失信被执行人人际圈,在老赖生活周边的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在舆论压力下更能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迫使老赖主动履行义务。
在今日头条客户端收到了弹窗曝光信息,被执行人李某及妻子经受不住周遭的舆论压力,主动要求履行义务。经过杜法官的释法明理,被执行人李某同意与申请执行人陈某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自愿将名下位于信阳市平桥区龙江路某小区共计五套房屋以200万元的价格抵偿给申请执行人陈某,此案得以圆满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