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信阳中院举行“信阳法院”官微周年庆暨信阳法院信阳法学会新媒体工作室揭牌仪式。信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乐新(中)、信阳中院院长张社军(左)等共同为信阳法院新媒体工作室揭牌。
2014年6月27日,河南省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信阳法院”,在该院略显拥挤的七楼一间普通办公室里诞生了。
经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信阳法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拥有近8万粉丝,单篇最高阅读量近10万人次;编排数量由初创时的每周一至两期,发展到现在每周七期不断档;稿件来源由依托转载、鼓励原创,向原创为主、转载为辅发展。今年9月24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全国政法系统“双微”排行榜显示,“信阳法院”名列第一名。
■紧扣“互联网+”脉搏
当前互联网影响世界深远,中国各行业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新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颠覆了传统传播模式,日益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
信阳中院院长张社军对新媒体有深刻的认识。他说:“微信等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其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要抓住机遇,抓好新媒体,来展示法院正能量,提升法院形象。”因此,他要求该院宣传部门快速更新观念,抢抓新媒体宣传,集中优势资源,全力以赴办好官方微信。
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自去年5月开始,该院为办好官方微信开始招兵买马,紧锣密鼓地备战。缺少人手,从当地高校信阳师范学院招来3名学新闻宣传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办公地点,院里专门研究,腾出了一间近70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新媒体工作室;装备不行,新配置了高性能的3台电脑、2台笔记本、4部手机、2台iPad,以及无线网卡、投影仪等装备;新媒体宣传人员的能力欠缺,每月定期开展新媒体知识学习,4次邀请资深媒体人和大学教授授课,6次派出编辑前往“青春信阳”(信阳市团委官方微信)、今信阳等新媒体和西南政法大学脱产学习……
■院长挂帅编委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如果说“信阳法院”犹如一列高速运转的火车,那么这列火车的车头就是该院党组。
张社军亲自挂帅担任编委会主任,经常出主意、想办法、点题目,给新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编辑团队以极大鼓舞,更是在信阳法院系统内部掀起了一股关注微信、重视微信、支持微信的潮流。
“每天微信一出来,张院长肯定第一时间关注,有时候简单的两个词语表达不是太合适他都能挑出来。”编委会副主任、信阳中院政治部主任奚启锋说。
把办好微信公众号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几次将如何办好官方微信列入党组会议题。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前夕,该院党组专题研究如何在官方微信上展示两级法院青年干警的风采,最终策划了信阳法院“十大优秀青年”评选活动,将所有候选人的事迹在官方微信上展示,由粉丝进行投票,投票结果占评比权重的60%。从策划、组织到评选,再到最终结果出炉,该院党组都跟踪指导、全程参与。最终,该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了信阳法院系统青年良好形象,传播了法院正能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好的制度孕育优秀平台
好的制度孕育优秀平台,优秀的平台催生优异的业绩。
从“法治、服务、文化”的准确定位,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微信让生活更多彩”的推广语,再到“坚持原创、适度转发、办好专版、增强互动”的栏目设置原则,可以看出“信阳法院”微信公众号在一套健全、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下运转。
为保证稿件质量,编委会专门建立“三审三校”制度,从责任编辑到值班编委再到终审编委,每一份稿件要想登上公众号,呈现在数万粉丝面前,都要经过这三道精益求精甚至略显挑剔的把关。
定期召开编委会,及时对阶段运行态势进行总结、分析、研判。汲取经验、发现不足的同时谋划下一阶段栏目主题和专题,让公众号运行有条不紊又具有前瞻性。
这些制度如同道道铁轨,引导公众号这列火车不断呼啸向前,于光影转换中穿越法律人的心灵家园,到达一个又一个高点。
“我们的目标,是把‘信阳法院’打造成法治宣传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渠道、法院文化的新载体、信阳法院的新名片。同时,我们将继续抓好传统媒体宣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信阳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张社军说。
■凝聚团队之力做微信
独行快,众行远。好团队是行远登高的保证。
这不是一个专职新媒体编辑团队,但这是一个高效的团队,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这是一个乐于奉献的团队。
编委会里,主任是院长,副主任是分管宣传的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成员里除了政治部副主任和宣教科科长算是专职从事宣传人员,还有审管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及民三庭副庭长、法警支队法警等。他们的主业与新媒体和微信公众号都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为了把公众号办好,也都是蛮拼的。审核稿件,策划专题,亲自操刀写稿,兼职的编委们用法律人特有的专注和高效,件件都做得有模有样,一点也不含糊。
不得不说的还有公众号责任编辑吴秀梅,这位去年刚刚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的“90后”,踏出校园后就走进“信阳法院”编辑部。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为了办好公众号,她操心、费心、尽心。公众号到目前办了294期,她最少有294次加班经历。赶上要上专题和大栏目,奋战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饭。
笔者问她一直这样会不会很累,她略带腼腆地说:“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但每当挑灯夜战后看到后台上粉丝那么多点赞和认可的评语,职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让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大信心和更足干劲。”
另一位小编梁大鹏,是位“技术型宅男”,虽然经常 “5+2”、“白+黑”,但毫无怨言,每晚加班结束后,还会拿出手机,拍摄一下办公楼顶的月亮,目前已收集了上弦月、下弦月、新月、残月、峨眉月、珠月等各种造型。
“小”微信
产生“大”影响
“我们办微信公众号可不是赶时髦,闹着玩,微信是我们一份严肃的事业,她承载着我们的法治理想与人文追求。”奚启锋说。
信阳中院正是带着责任、梦想和追求去办微信公众号,借助这一新媒体渠道,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院好声音,树立法院好形象。
截至目前,该院官方微信网友留言达8241条,回复8372条。“信阳法院为老区人民搭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法制类新媒体公共平台,我很喜欢看。祝信阳法院微信平台越办越强!”网友“中国命题书法网”在该院官方微信上留言。
今年4月10日,张社军向信阳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报告工作,当天该院官方微信用“H5”的形式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好评,纷纷称赞其形式新颖,是审议法院工作报告的“有力帮手”。
信阳市人大代表、潢川县高级中学副校长余勇说:“通过信阳中院的微信,让我简便、快捷地了解到信阳法院系统过去一年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辛勤付出,工作亮点突出,我要为信阳法院系统点赞。”
今年5月12日,该院第137期官方微信曝光了18名“老赖”姓名、照片等信息,其中信阳商城县的黄某、顾某,迫于曝光的压力,于6月15日主动到商城县人民法院履行了拖欠的3.17万元工资款。
“没想到信阳中院的微信有这么大的威力,我也要关注信阳中院的微信,从中学习一些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拿到工资款的商城县农民工王成说。
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该院官方微信推出“优秀复转干部”风采展播专题,对两级法院27名优秀军转干部的事迹进行了展播,网友们纷纷留言:“让我们这些法院系统的军转干部体会到了温暖。”不仅如此,该院在春节、三八节等重大节日、节气,推出“最美春节瞬间”、“三八节”征文、 “中秋国庆随手拍”等活动等,吸引了大量粉丝参加专版,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今年3月开始,该院官方微信不仅是各大新媒体排行榜上的“座上客”,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与该院行政案件异地管辖改革和涉军维权“信阳模式”,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称为信阳法院系统的“三大名片”,更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5-10/31/content_10422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