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走在放学路上的小海被一辆车撞倒,脚部受伤。之后,肇事车辆将小海挪到路边后逃逸。后经鉴定,小海的伤情构成十级伤残。小海住院花了近两万元钱,这对于一个已经被白血病人耗空家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些钱,几乎都是爷爷奶奶借来的。
后来,经过在邻近几个村子里询问,小海的爷爷奶奶得知撞伤孙子的是同一个乡的熊某。可几个月过去了,不管他们怎么去讨说法,熊某一直拒绝赔偿。经人指点后,小海的爷爷奶奶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免费帮小海打起了官司。
案件第一次开庭是在今年3月份。法庭上,被告熊某坚持自己买有保险,不愿意出钱,而被告保险公司则表示只在保险限额内进行赔偿,超出部分需由车主本人负责。
考虑到原告家的实际情况,认定了案件事实之后,办案法官张威试图当庭调解,争取让小海早日拿到赔偿款。可因为种种原因,调解没有成功。如果直接宣判,被告很可能上诉,这就又延长了赔偿款到付的时间,小海家的窘境已经经不起这样的等待。
张威决定再努力一把,开始分头做工作。对于熊某,除了讲小海家的困难情况,从情理上打动他,法官还提醒他:“一经判决,钱你不会少拿,判决书还要上网,到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你撞人逃逸的事了,丢不丢人?”这一下子抓住了熊某的软肋,一向爱面子的他没再犹豫,立马同意调解。保险公司要难办一些,他们一向只认判决书,在调解方面并不积极。为此,民一庭庭长徐刚找了自己在保险公司的熟人,向他说明了情况的特殊性,希望他能帮忙向领导请示特事特办。
第二次开庭,熊某果然说话算数,当庭支付了自己应该承担的1万余元,保险公司也签订了调解书,承诺早日将应付的4.3万元赔偿款支付到位。
现在赔偿款终于到了,考虑到小海的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所处的村子又偏僻,前来领赔偿款有难度,法院领导决定将钱给他们送过去,顺便看望一下小海。
我们到的时候,小海正在屋里坐着专心致志地描字帖。小海很懂事,但也因为家庭的变故性格有些内向。现在伤了脚,走路尚有点儿跛,他怕人嘲笑,更不愿和其他的小朋友打交道。看到法官们带来的新书包、新字帖,他开心地咧开嘴笑了一下,就又不吭声了。
“小海,要谢谢法院的叔叔阿姨,谢谢他们的关心。”奶奶对小海说。小海立马站起来冲大家鞠了一躬,然后又低下了头。
发现他身上有着比同龄人更多的拘谨,大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
“老人家,孩子很好,您要好好培养,多开导他,让他开朗一些。”梅传莉叮嘱小海的爷爷奶奶。
“我们晓得,以后让他多和村里的孩子玩。这孩子可怜……”小海的奶奶说着说着擦起了眼泪,“要不是你们这么为我们操心,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该咋过……以后我们好好培养孩子,让他成才,记住这么多人帮过他……要报答社会。”
凌乱的话语表达着老人的感激,这朴素的感情让人心里发暖。有时我们多做一些,多为群众考虑一些,他们回报的就是如此深厚的情感。作为法官,有什么能比现在更幸福呢?
http://newpaper.dahe.cn/jrab/html/2014-05/27/content_108262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