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体园地

清明前夕忆先人

  发布时间:2014-03-31 16:43:58


    清明前夕,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要给逝去的先人扫扫墓,以纪奠他们传衍后代和奉献社会的历史性贡献,也寄托人们对自己前身的追忆与怀念。

    周末时节,风和日丽,空气清新。一大早,我便率妻女及侄子为父亲扫墓,给长眠于异乡的父亲送去后人的哀思与安慰。

   也许早已化作泥土的先人无法感知后人送上的美酒金钱,但我坚信,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作为物质意义上的生灵业已逝去。但他们的灵魂与精气依然会以某种特定的形态,依然注视着他身后的这个世界,尤其是他们后人的所做所为,在天之上的他们一定会明察秋毫。所以,我相信我们对亡灵的任何举动,先人们必是一清二楚。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3年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除了我们会到墓地去培土烧纸,燃放鞭炮,送上美酒,奉送金钱外,更多的是引发我们对他生前音容笑貌与生活情景的回忆。对父亲如此情深,除了父子血缘关系使然外,还因为我和父亲的人生经历有诸多类似之处。

  父亲1922年3月15日寅时生人,我1963年3月15日寅时出生。父亲1937年12月7日当兵,我是1978年12月7日入伍。父亲1958年从部队转业,从军21年。我1999年从部队回来,当兵21载。父亲初次授衔大尉,我初次衔授上尉(1988年恢复军衔制度时不再设大尉军衔)。总之,父亲经历的若干节点,我是如影随形。这也许是子承父业吧!    

    父亲一生刚正不阿,从来不事权贵。文革中,他遭遇不公正待遇,红卫兵说他是叛徒,下乡,揪斗,降工资,发配偏远地方工作,他都坦然对待。他说,听组织的。 

   他的很多老领导老战友后来成了达官显贵,他曾经直接服务过的某领导后来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了元帅。但他生前很少在我们面前提及,也从不找他们办任何事情。就在受委屈的年代,他也只是到信阳找当年曾在贺龙元帅家当公务员的郭现臣伯伯述说一下心中的苦恼。“大官我是不求的。”这是他生前常说的话。 

   磊落做人是他一生坚守的信条,扶慰百姓是他生前经常的德行。他生前有两个干儿,一个是他64年四清住村时从火海中抢救出来的一个范姓小伙子,腿脚不灵便的范姓小伙子每年春节都要到家里来拜年。还有一个68年淮河决堤发水时父亲从洪水中救出的一个青年,也是称父亲为爹,每年必拜。其实父亲对民间的这种干亲现象是极其反感的。每年他们若带什么东西,都会原封不动的让提回去。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人。现在,回过头来看他的行为,我们依然是无法理喻的,当年他却是做得正常而自然。 

   对父亲映像最深的还是他对毛主席的感情。记得1974年署期时,他下放到淮滨县张庄供销社当主任,暑期叫我去他处。一天,他订阅的一本《红旗》杂志我拿着读,当时内急了上厕所,没有手纸,顺手撕了杂志封面用了。回来后父亲发现了,问封面上的毛主席怎么没了,我说擦屁股了。父亲暴怒,狠狠地揍我一顿,还逼着我上厕所把撕下的纸页弄干净,从新粘贴好。这件事情对我震撼很大,我感到尊敬一个人到了迷信的地步,这个人是神而不是人了。 

   父亲还有许多特点,难以一一述说。我们作为后人,沿续了他的血脉,却忘掉了他们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太多的优秀品质与精神追求。追忆先人,我们除了仰望他们不可乞及的高贵人格外,我们所能收获的,就是对照他们无私无畏的灵魂,来照一照自已思想深处所隐藏的自私与自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先人的光辉品行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如若能此,先人在天之灵也许能得到稍稍慰籍。

责任编辑:余跃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