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县法院
“我还以为我们这个纠纷要拖好久才能解决,没想到这么快就成功调解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当事人在电话中连声感谢道。
近日,一起劳务纠纷案件的被告张某,专程从外地将一面印有“一心只为民 人民的好法官”的锦旗邮寄到罗山县法院楠杆法庭胡先尧法官手中,以表达对法官高效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的诚挚谢意。
基本案情
2024年,张某翻建老宅房屋,雇请了同村的工匠赵某施工。工程完工后,双方却在劳务费结算上产生了巨大分歧,经多次协商无果,赵某遂将张某诉至法院。
经法院工作人员前期沟通了解,发现双方是因为农村建房工程质量存疑,被告拒付劳务款而引发争议。原告赵某认为,双方当初约定的劳务费为9万余元,但工程完工后,张某仅支付了6万元。剩余3万多元经自己多次讨要,张某始终未付,其行为已构成侵权。而被告张某则认为,赵某在施工过程中,私自增减施工项目,与实际约定不符,且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自己不仅不应该支付余款,甚至准备提起反诉。
释法说理
在认真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胡先尧敏锐地意识到,该案虽然案情简单,但若一判了之,可能会导致双方矛盾愈积愈深,甚至引发后续执行难题和邻里长期不睦。为此,他决定将工作重心放在庭前调解上,帮助双方当事人算好“账单”、理清矛盾,努力寻找既能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又能实质性化解矛盾的最优解。
算清“经济账”:法官详细询问双方当初的约定,并结合当地同类建房的市场价格、实际工作量等,客观、公正地评估劳务费金额,为双方协商提供公平的参考基线。
厘清“质量账”:对于被告提出的房屋质量问题,法官耐心倾听其担忧和依据,也引导原告详细说明施工过程、采用的标准,不回避矛盾焦点,努力明晰责任边界。
讲透“法律账”:针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主张,法官结合具体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释法明理,引导双方回归理性,聚焦核心诉求。
融入“情理账”:调解中,法官坚持“情、理、法”相结合,表示理解原告作为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期盼,也体谅被告对房屋质量的关切和经济压力,从诚信履约、乡里和睦、诉讼成本等角度,反复沟通、耐心疏导,努力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经过承办法官多轮耐心、细致、专业的调解工作,双方的态度逐渐从对抗走向理解,从固执走向包容。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张某同意再一次性支付原告赵某劳务费5000元;被告张某明确放弃就案涉房屋质量问题向原告索赔;原告赵某自愿放弃其余劳务费主张。随后,双方现场根据协议履行完毕。
平桥区法院
近日,申请执行人卢某将一面锦旗送至平桥区法院执行局干警易力手中,以表达对一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成功执结的感谢。该起案件既是申请执行人与承办人之间的巧妙配合,也是精准施策的体现,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基本案情
原被告双方于2022年10月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照合同进行施工,2023年10月被告就原告已完成的工程量出具了结算单,结算后欠付原告工程款253721.35元,因被告迟迟未支付欠款,原告诉至法院。
执行过程
双方在该案诉讼过程中达成和解并签订民事调解书,但被告未按民事调解书履行,原告向平桥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平桥区法院承办法官易力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依法向被执行人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及其法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法律文书,责令其履行义务,但被执行人依旧迟迟未履行,平桥区法院依法将其列入限制高消费黑名单,冻结了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账户。因被执行人常年在重庆活动,查找和处置财产相对困难,承办人告知申请人可以密切关注被执行人的动向,一旦发现其行踪轨迹,可通过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的措施来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支付义务。在8月5日中午申请人电话联系承办人,表示被执行人近期返回了信阳并提供了被执行人的行踪,在接到线索后,承办人确定位置迅速出动,将正在准备午饭的被执行人带至平桥区法院,告知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利害关系以及法律后果,以及通过司法拘留向其施加压力,最终被执行人履行了10万元,余下欠款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该起案件的成功执行,得益于申请执行人与执行干警的密切配合。申请人主动提供被执行人下落线索,为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创造了条件,执行法官精准施策并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注重释法说理,彰显了司法权威,申请人与法院的“双向奔赴”实现了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