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基层快讯

茶盏中的法治温度——董家河人民法庭沏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功夫茶

发布时间:2025-07-17 10:25:38


豫州大地遍“枫”景,中原沃土展新颜。河南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法庭布局,强化基层保障,指导各地人民法庭立足本土特色,办好辖区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创新服务模式,健全解纷机制,推动人民法庭建设与司法服务能力双提升,架起了一座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冷暖的“枫桥”,让法治的温暖与正义的阳光洒满千家万户。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微信公众号开设《豫法枫景——河南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掠影》专栏,以法庭“微视角”诠释法治“大情怀”,多维度展现河南法院人民法庭的为民新“枫”貌。


茶盏中的法治温度

董家河人民法庭沏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功夫茶

一片茶叶的重量很轻,但落在茶农肩上就是整个生计。一杯茶水的温度有限,却能在干戈玉帛间焐热人心。作为守护在“信阳毛尖”核心产区的“茶乡法庭”,坚持将茶文化融入法治实践,深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司法为民融入茶乡肌理,探索出一条以“智慧预防、多元共治、精准服务”为核心的基层善治新路径。2023年被授予河南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为豫南茶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样本。

一叶青绿里的调解智慧

“这个钱我就算扔掉,也不可能给你。”“说假话不怕亏良心吗,这是借款吗?你当时转钱时候怎么说的”...........“都先消消气,先不说案件,来尝尝我这的茶叶。”在董家河法庭的“e杯茶”调解室,法官沏茶劝和的场景已成为经典画面。

小陈和小李两人曾是恋人关系,2024年3月分双方手后因为交往期间的经济往来发生纠纷,小陈起诉要去小李偿还借款28000元。曾经的恋人如今对簿公堂,剑拔弩张,现场气氛十分尴尬。开始双方情绪激动,都不同意协商,在仔细审查双方证据并充分沟通后,法官发现两人其实是在斗气,便用“一杯热茶”平息怒气、开启调解。大家边喝茶边谈心,通过询问两人相识相恋的过程,双方情绪逐渐缓和。经过法官的耐心劝导,小李终同意退还小张18000元,双方放下了芥蒂与隔阂,为这段恩怨彻底画上了句号。

法庭深谙“以文化涵养法治”之道,将茶乡特有的 “喝茶话理”传统转化为“三解三心”调解法。“e杯茶”调解室内用茶桌代替了对峙的谈判桌,茶香冲淡了火药味。在线下“喝茶解纷”的背后,是线上“智慧云调”的科技支撑。通过搭建纠纷预防化解指导数字平台,直连辖区25个行政村(居)支部书记及20余名网格事务长,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组建“茶乡特约调解团”,积极融入共治体系。自2024年9月平台运行以来,共线上线下指导、参与纠纷化解233件,其中引导非诉渠道化解75件,法庭截至2025年6月16日调解率达70.15%,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图景。

图片1.png

茶园村野间的流动法徽

“这个征收的是我们的房屋和田地,补偿款肯定全部都是我们9家的,跟你们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那不是你这样说的,土地是小组的,你们承包期限只剩下十几年,以后土地也没了,这个钱相当于一次性买断了,剩下肯定应该集体来分!”........“就是,你们还要村里重新给你们划宅基地,那也是村的土地,我们其他成员都不同意”。

2024年7月的一天,外面下着大雨,董家河镇楼房村的法官驿站里,几十名群众已经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原来该村某小组有9户村民宅基地及承包地因明鸡高速项目需要群体性征收,但小组成员因补偿款分配及后期安置问题发生纠纷,导致补偿款迟迟未能发放,安置工作也无法推进。眼看矛盾不断升级,所在村委会向法庭求助后,法官决定到村部驿站就地化解,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经过法官一个下午的释法析理与耐心劝导,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补偿款归承包经营者所有,但他们优先从其他小组成员承包地中选择宅基地并按征收标准支付对价。延迟一年多的补偿款当日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后期安置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避免了群体性诉讼的发生。

这场设在驿站的巡回调解,是法庭延伸司法服务、参与源头矛盾排查与化解的真实写照。董家河法庭通过在试点村部设立“法官驿站”、重点企业设立“法官流动服务站”,不断下沉法治力量,共享调解资源,打通与群众之间“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通过“一庭两站”参与与化解邻里家事、土地侵权等典型农村涉众纠纷136起。楼畈村作为首个法官驿站进驻点,已连续五年无讼,“有事去驿站找村干部和法官”已成为当地佳话,流动司法服务如茶香般浸润乡野。

图片2.png

茶乡沃土上的法治滴灌

2024年6月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法会”在浉河港镇文新茶村召开。法庭干警、企业代表、村干部及20余名群众代共聚一堂,就企业与群众关于土地流转过程中权利义务边界及共谋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法官在认真听取了村民代表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困惑后,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详细讲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法律效力,并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以及合同自治等方面为群众现场答疑解惑。对企业日后发展经营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与风险,给予了专业建议。经过“面对面、零距离”三个小时深入交流,双方关于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些小分歧和小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法庭座谈“解纷+普法”的工作模式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法庭因地制宜,开辟涉茶“三通道”。50天的黄金采茶期全周无休,对买卖合同、劳动报酬、人身损害三类涉茶纠纷开通“法治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快调快处。为茶企开通“法治问诊通道”,对其经营风险提供“法律体检”,增强企业法律意识。为采茶工开通“法治优待通道”,提供“协助查询+上门调解”等便民服务。2024年以来,法庭受理的三类涉茶纠纷平均审理天数仅9.31天,通过问诊通道为企业提出风险建议33条,辖区五年内未发生重大人身安全事故,为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律保障。

图片3.png当采茶工拿着血汗钱展露笑颜,当反目兄弟在茶香中重归于好,当小微企业因风险预警免于破产,这些微小瞬间如茶叶在时代的杯盏中舒展,最终沉淀为法庭助力基层治理最本真的滋味。

供稿:省法院民一庭、信阳浉河区法院董家河法庭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