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精神文明创建

法院办公室里爱读书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0-05-13 10:09:21




    《追风筝的人》

    推荐人:办公室 徐中亚

    《追风筝的人》是一篇描写人性的书,主要围绕主人公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之间一段不平衡的友谊和一场跨度20年的救赎展开。“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对阿米尔的友谊承诺。然而,阿米尔确没有用同样的承诺回报对方。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阿米尔目睹了这一惨事,却选择了逃避和背叛。后又因为愧疚无法面对哈桑,甚至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在历经各种挫折、磨难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内心的坦诚,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完成人性的救赎。

    风筝在文中有很多含义,它可能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梦想,也可能是我们已经丢失的品质,比如勇敢、善良。对阿米尔来说,阿桑受辱时他默默走开,他的懦弱、自私成了他的心结。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完成自我救赎,得到心灵的安宁。就想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我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人心向好,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不逃避,那些我们丢失的或正在追逐的风筝,都会通过自我救赎得以寻回。

    《上帝掷骰子吗》

    推荐人:办公室 李望舒

    本书的书名来自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无论如何,我都确信,上帝不会掷骰子。”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看作是爱因斯坦否定量子力学的证据,上帝代表自然,骰子代表不确定,爱因斯坦虽曾是量子力学的催生者之一,但他仍坚信宇宙是经典物理式的,即否定概率性一说。作者抛出这个物理界争论了上百年的经典问题,带领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去体验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天才们曾经历过的那些困惑、激动、狂喜与震惊。

    在讲到电子是粒子还是波时,作者的答案是“讨论哪个是‘真实’毫无意义。我们唯一能说的,是在某种观察方式确定的前提下,它呈现出什么样子来。”这就不得不说起双缝实验,这个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之首的著名光学实验,人们常常将其与诡异、恐怖等词语联系到一起。这个实验最初的操作方法是把一只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这样就形成一个点光源。接着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双缝干涉条纹。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有波粒二象性,本身并无问题,但后来科学家们想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研究,于是架设高速摄像机,观察光子是如何一个一个通过缝隙形成波干涉的,这时候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出现了两条条纹(即光子波的特性消失)。这也引出后来更为可怕和诡异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其实验结果就是,当人们观测的时候,电子呈粒子形式通过双缝,若人们不观测,电子就以波的形式通过。量子力学的奠基者波尔认为世界是由意识决定的,我们自以为了解我们身后的世界,其实是我们转身的一瞬间,身后的世界才变成了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这个世界本就在这里,而是世界想让我们看到这个样子。

    “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绝对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世界。物理学的全部意义,不在于它能够揭示出自然‘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够明确,关于自然我们能‘说什么’。”虽然时代变迁,带来了无边的喧嚣与浮躁,但人们心中对于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却终究不曾更改。作为普通人,为了认识宏观世界,我们学习经典力学,而为了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则,我们又走近了量子力学,可能我们永远得不到“上帝是否掷骰子”的答案,但探索过程中的激动与惊奇远比结果更为珍贵。

责任编辑:yu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