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体园地

三· 八节特辑 | 信阳法院女神们的A、B面~(一)

发布时间:2019-03-11 12:14:39


人间三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空气中到处充满了粉色的味道

一年一度的女神节

就这样悄然来临...


冰心曾说:世界上若是没有女人,

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

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母亲,妻子,女儿.......

不论是何种身份,身居何处,

女人都是这世界最美的色彩。

你听:信阳两级法院的干警们用她们的心声,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信阳中院 谭晓燕


人生感言: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谭晓燕,信阳中院民二庭庭长,一位美丽、知性、善良、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女法官。在法院系统工作近三十载,她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并利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耐心将铁面无私和绕指柔情完美融合,使冰冷的法律有了温度,让生硬的法条变得灵动,使司法的过程洋溢着温暖。


一份责任感让花季少女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柴某系一名在校大学生,2017年国庆节放假期间,在老家固始县骑电动车外出过程中,与同样骑电动车的汪某发生碰撞,致汪某死亡。汪某的亲属一纸诉状将柴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损失30余万元。一审法院判决柴某赔偿汪某家属各项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26万余元。判决后,柴某不服,认为一审判决其承担责任过重,向信阳中院提出上诉。谭晓燕庭长在认真翻阅卷宗后,首先想到的是做双方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她多次跟柴某及其父母取得联系,想劝说其父母能够亲自出庭并积极与对方沟通达成调解意见,帮助自己的女儿渡过难关,但是柴某的父母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由表示最多只能拿出10万元赔偿款,柴某得知这一消息后很是绝望。谭庭长还是不愿放弃,又拨通了汪某亲属的电话,几次语重心长的劝说后,得到的仍然是拒绝调解的答复。那段日子,谭庭长一直为柴某的案件调解不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有的同事开导她说:“调解不成就直接维持原判算了,何必这么难为自己呢?”可谭庭长说:“酌定权虽是法律赋予咱们的自由裁量权,但是酌定也要有理有据,有的案件赔偿责任的一成比例就是一个家庭一年甚至多年的收入,咱们大笔一挥倒是省事,但是对当事人而言甚至可能意味着生的希望。”更让谭庭长思绪万千的是她自己也有一个正值花季、可爱又讨人喜欢的女儿,她深知这样花一般的年纪,本应该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可是柴某,却因为这样一起交通事故,要承担她这个年龄根本无法靠自身来承担的赔偿责任,虽说犯了错要担责,但是 “责”与“错”应相当,否则会让她丧失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还有,如果她的家人不愿意帮她,她怎么办?如果她履行不了赔偿义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势必对她未来的就业及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她怎么办?如果这孩子因此想不开,又怎么办?谭庭长办理这个案件慎之又慎,不断地翻阅卷宗、与一审承办法官沟通、详细询问当事人并认真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新证据,最终,结合新证据显示的受害人汪某在事故发生时呈饮酒及逆行状态等情形,二审依法调低了柴某的责任承担比例。判决送达后,谭庭长再一次拨通了柴某的电话,鼓励其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电话那头依旧还是那个稚嫩的声音,但是多了几分淡定和平静,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憧憬。


一份执着与担当让受害人家属获得充分的赔偿


    2016年6月,宋某、陈某、陈某甲(系一家三口)及雷某、徐某(系夫妻)在朋友韦某家吃完满月酒,晚20时左右,由韦某的姐夫杨某在未携带任何救生设备的情况下,驾驶非常规载人使用的铁皮机动船接韦某、陈某、宋某等八人过淮河。当时因下雨河水暴涨,杨某驾船将要行至对岸岸边时,掌舵失控,致使船碰到河中的桥面后侧翻,船上乘坐人全部落水,宋某、陈某、陈某甲一家三口及徐某四人溺水死亡。四人的亲属将失事船舶所有人韦某某、庞某某,船舶碰撞桥梁的建造者张某某及相关职能部门告上法庭,要求其共同赔偿损失250余万元。一审法院判决驳回了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责任的诉请。判决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诉。拿到案件后,谭晓燕庭长认真分析了案情,潜意识告诉她在淮河的干流上是不能随意架设桥梁的,张某某私自架设的桥梁长期存在并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关监管部门应该有过错。但到底谁是监管部门?当事人受诉讼能力的影响,举证不力,常见行政法律规定又不明确。怎么办?面对四条人命,四个家庭和八双饱含眼泪的期盼的眼神,手持当事人的调查取证申请,谭庭长义务反顾地走上了艰难的取证、论证之路。她认真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河南省水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大量不常见的法律法规,但答案依然模糊,形成不了内心确信。谭庭长的内心开始纠结,“是简单地维持原判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是给死者及其家属一个更明确的交待?”最终,那股执着和倔强让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她开始发动庭室展开讨论、请教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咨询理论功底深厚的年轻同志、查阅网上类案等,随后又走访了淮河管理委员会、信阳市水利部门,查阅相关档案,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最后她又带着三大本卷宗、查询到的大量的法律法规及调取到的证据等相关材料到省法院请民事专家们进行会诊,最终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即为河道监管主体部门,并判决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接到判决书后,受害人家属泣不成声,后送来了“一身正气、执法为民”的锦旗,并希望能当面表达对谭庭长的感谢,但是却未能如愿见到谭庭长本人,因为这个时候谭庭长作为院审委会委员正在认真听取其他案件承办人的汇报、正在为一个又一个疑难案件的解决发表观点、正在为更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而忙碌。


    有人说,谭庭长超级有耐心,为了一个案件的调解能给双方当事人来来回回打几十个电话;也有人说,谭庭长真爱操心,在审签判决书时,还操心判决的表述是不是足够严谨,会不会导致无法执行;还有人说,谭庭长是个“同情心爆棚的庭长”,动不动就心疼这个、同情那个。每次听到这些评价,谭庭长要么淡淡一笑,要么以一句“习惯了”作以回应。去年,在全市法院“提两率、树形象”大走访活动中,我们对所有案件当事人逐一进行电话回访,有一个败诉的宅基地使用权纠纷的当事人王某某在电话中这样说“我已经快七十岁了,虽然我的案件打败了,但我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谭庭长是个好人,她讲的道理我懂,她做得判决我服!请你们一定代我感谢她!”当我把这句话转达给谭庭长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湿润了,她看着手里的案卷轻声地说:“其实,当事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我们给他一些司法的温暖,他给我们一些有温度的回应,这就够了......”(信阳中院 熊莉萍)

浉河区法院 杨丽华





人生感言: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张某某遗产继承案。张某某父母请求分割交通肇事的儿子张某某的财产,杨丽华法官充分考虑关爱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人伦情怀,深入了解双方诉求心理,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将原被告双方争议的其他债务问题一并处理,原被告均满意结案,化解了矛盾。


    审结后,当事人将一面写有“细致入微典型,为民执法先锋”的锦旗送给杨丽华法官,用送锦旗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杨丽华法官的感激之情。

平桥区法院 张素


人生感言:知否,知否,应是率肥人瘦!



    张素, 200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学院, 2011年7月考入平桥区人民法院,现任平桥法院速裁团队员额法官。2016年被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信阳市“最美法”。



    很多人以为速裁的案子就是非常简单的,但张素认为越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越需要精力去和老百姓沟通讲道理。 在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被告高某将原告何某门前的一颗种植了三年的杏树撞倒损坏,何某执意要求高某赔偿1500元,高某不依,何某遂起诉至法院。调解中,何某多次情绪激动,声称将来指望其养老。在这种情况下,张素把何某的安抚疏导工作作为案件的突破口。她多次与何某沟通交流:钱短人长,输赢事小,口口相传,善恶之名,一念之间,须当慎之又慎!同时又不厌其烦地讲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从最初何某抵触不配合到最终消除误解,张素以一颗真诚的心,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群众之所以来法院提出诉讼,是将希望寄予我们。有的案件对于我们来说司空见惯,但对当事人而言,可能一辈子就打这一回官司,因此我们可马虎不得。”她审理的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案中,由于被告迟迟不支付赔偿金,原告本不宽裕的生活更加拮据,而肇事车主赔偿能力有限。面对这种情况,张素没有生冷的宣判,而是对双方反复释法陈情,并多方寻找资源,通过双方的熟人来分别做工作,最终,原告对赔偿数额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被告及时履行了赔偿款。结案不久,原告将一面写有“公平公正彰显法律尊严 快速快捷体现司法为民”的锦旗送到张素手中,以示感谢。

罗山县法院 陈玛玲


人生感言: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陈玛玲现任刑事审判一庭的副庭长,多年的法官经历铸就她正直、机智的性格。她深知,自己手中的审判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犯罪,惩罚邪恶是她的职责。


    工作中,她积极探索,努力提高工作效率。2018年底,刑事自诉人以涉嫌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提起刑事自诉,立案后,她当即决定实施逮捕,并第一时间提请公安机关开展网上追逃,最终在法警和公安的配合下将被告人从新疆带回,并将其羁押。后经陈玛玲的充分释法说理,被告人家属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与自诉人协商解决赔偿事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被告人将拖欠多年的35万元赔偿款交到了自诉人的手中。


    在刑事审判中,其更遵循宽严相济的办案原则,严格依法办案,切实落实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从严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其审理的一起被告人李某某寻衅滋事案件中,被告人李某某因与被害人张某某发生感情纠纷后,长达五年的时间内,通过手机短信、QQ及各种网站网络平台,对被害人张某某进行辱骂、恐吓,对被害人造成巨大的心里精神伤害。被告人到案后竟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陈玛玲在审理该案件中,根据查明的事实,对被告人的恶劣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被告人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被告人在陈玛玲的释法教育下,表示认罪服判,没有提出上诉。


责任编辑:yu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