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体园地

年味

  发布时间:2019-02-13 16:53:40


    春节在一年的盘算、计划中如期而至!

    父亲提前两个月回农村老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使得原本荒草丛生、杂乱不堪、久不居住的院落又有了家的模样,也让我们再次体会了久未品尝的年味。

    老家的门前是个菜园子,还有一个环绕菜园子的小鱼塘。记得小时候,每年刚入腊月,父亲就把鱼塘的水抽干,穿上特制的皮衣,趟着齐腰深的淤泥,捡起用尽最后力气挣扎的鱼儿扔向岸边,我们小孩子欢快的来回跑动,把这些鱼儿放到一个大水缸里。除了送一部分给围在水塘边加油助威的亲戚邻居外,剩下的清洗干净,晒成干鱼、腌成腊鱼、炸成酥鱼,还要留一对红鲤鱼在除夕夜红烧,寓意“鲤鱼跳龙门”。

    过年的厨房是最热乎的。地锅灶膛里的干柴噼里啪啦燃烧作响,通红的火苗喷薄而出,映红了母亲的笑脸。蒸笼里的蒸气直上屋顶,使得整个厨房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人们的身影忽隐忽现,只听见爽朗的笑声。芝麻红糖馅、干麻子菜馅等各种馅儿的馒头,待客必备的上席菜鸡蛋瘦肉卷,这些美食的香味飘出了厨房,勾回了在外撒泼的孩儿们,也顾不上大人们的呵斥,直接用小脏手拿起就往嘴里放。儿时在冬季从未所见的青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也搬上了食谱。当然更不必说酥鱼、酥肉、酥丸子等传统菜品,腊鸡、腊鹅、腊肉等腊味,那都是过小年之前早已准备好的。唯一区别的是,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计划供应”,实现了“按需分配”。

    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无论富贵贫穷,不管千山万水,心路的方向是一致的——年夜饭。就像弟弟一样,拖着一年的疲惫和期待,载着全家的希望和幸福,不远数千里向着家的目标奔袭。相逢的一刻,我们没有相互拥抱,没有喜极而泣,就那么简简单单的四目一笑,见到彼此的健康与团聚,不管在外经历了多少风雨和委屈,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除夕的年夜饭是仪式感最神圣的,也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父亲每年都要做十个菜,今年更不例外,我家喜添千金,全家正好十口人,意喻“十全十美”。菜谱也是十分讲究的,要有鱼,意喻“年年有余”,有韭菜,意喻“天长地久”,有苹果,意喻“平平安安”,但不能有鸡,预示着来年“急急慌慌”。饭前要“净手”,其是就是用香皂洗脸擦手,而且是从长辈开始,晚辈最后。接下来就是用放鞭炮的方式迎接新年。城市“禁燃”对减少空气污染好处极大,但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讲,年味确实淡了些许。弟弟在外虽然辛苦,但收入比我这个工薪族强多了,像购买烟花、置办年货等差事,自然非他莫属。为了图吉利,弟弟特意买了个特红888响的,我们兄弟俩,一个在前面展开,一个在后面捋顺,蜿蜿蜒蜒的鞭炮像一条红飘带铺满了小院子。小孩子都躲在门后捂上耳朵,静待爷爷点上炮竹。“噼噼啪啪…”,顿时,炮竹声响彻夜空,闪烁的火光在夜色里格外耀眼。之后,院子里满是红艳艳的炮纸,孩子们踩在上面欢呼雀跃,偶有尚未燃放的鞭炮零星响起,吓得他们赶快躲进妈妈的怀抱,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饭菜快凉了,快点入席呀!”我们一家十口人围坐八仙桌,团聚的感觉真好!父亲拿出珍藏的好酒,母亲和滴酒不沾的弟媳也酌上两口。借着酒劲,我和弟弟的话多了起来,纷纷拿出过去一年最得意的成就显摆,对未来的宏伟目标也信誓旦旦。虽然我们全家都不胜酒力,但是一瓶酒不知不觉被干个底朝天。红烛映衬着大红的春联,因身体不好早已戒掉烟酒的父亲也略显酒意,脸色通红。看着父母越来越多的银发和越来越驼的背脊,心里感叹时光的无情,不知道我们还能陪伴他们多久,真希望这种团聚幸福的日子能够一直绵延下去!

    孩子们为了要压岁钱,早已经耐不住了,争着给爷爷、奶奶磕头,说祝福话,我们农村俗称“辞岁”。父亲、母亲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红包笑着对孩子们说,“磕吧磕吧,谁磕的响,谁的红包就多!”。年夜饭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母亲转过身去收拾碗筷,继续坚守着几十年的职责——做饭、洗碗,孩子们到野外追逐打闹放烟花,我们则围着方寸荧屏,跟着春晚的节奏,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沉默不语,一起守候跨年钟声的响起!

    过了除夕便是春节,随着大年初一第一缕阳光的升起,农历新年已经就在眼前,同时拉开了拜年大戏的幕帷。我们农村对拜年是有讲究的,一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内,而且顺序上有规矩,“初一叔、初二舅、初三初四老亲戚(岳父母)qiu”。每到过年,村子里一下子多了好多悬挂全国各地牌照的好车,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每到一家,先是说上几句拜年的话,然后从后备箱里掂出酒、饮料等,表达心意。随着安全驾驶和文明饮酒意识的提高,鲜见醉倒在雪堆、草垛或者三五成群争执打架的情形了,但酒风依然很浓。猜拳行令、打酒官司是每个酒桌的必要程序,只有把客人喝好,才能表达心意,变着法儿把酒装进别人的肚子,才叫本事。在你来我往之中,本来互不熟识的人一下子亲近了许多,互相扫一下微信,留个联系方式,手机的通讯录里又多了“张总”、“李局”等联系人。

    初五、初六是返程高峰期。为了生活,弟弟也加入了北上返程大军。“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了不让父母感到一下子失落太多,我和弟弟商量,我先撤,他后走。离别时,都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是一个劲的说“开慢点、开慢点”,不抽烟的老父亲点上了一根烟,站在车边沉默不语。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大家都在装一个坚强的人,不愿在人前流泪,只有在分别后,让泪水在眼眶里肆意地翻滚。母亲后来在电话里说,“明年你们就在各自的小家里过年好了”。

    最后,借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年,就这样,隆重而来,悄然而去。一年又一年,丰满了记忆,苍老了容颜,迎来了春光,送走了冬寒。一年又一年,我们从孩童走进中年,从中年又将走进老年!”

责任编辑:yu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