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体园地

八月中秋话红歌

  发布时间:2018-09-26 11:24:25


    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又一个绚丽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在人间。

    星期天,我起了个早床,慢跑步入距县城三公里的森林公园,去领略秋天早晨的怡人景色。公园的早晨是恬静的,到处弥漫着清爽湿润的空气,晨跑的人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天然美景。走进公园深处,一阵爽飒的风儿吹来淡淡的桂花香气,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都挂满了几百串透着香气的黄色花朵,当随风摇曳起来时,整个公园弥漫着沁人的桂花香味,让人心旷神怡。

    陡然,一首悠扬悦耳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歌声,随着凉爽的秋风渐渐地飘到我的耳畔。霎那间,婉转动听的歌声,令我激情澎湃!我的心也随着那歌声一齐起伏,歌曲似乎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振,让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

    红歌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接触了。我的幼年是在六、七十年代渡过,那个年代红歌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是学校业余宣传队骨干,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红歌比赛,自然也就学会唱了多首红歌。要说对《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诞生,当时也只是模糊地认识,直到后来工作了,单位组织到革命老区——新县,在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当地的红色遗址遗迹后,对《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由大别山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改编而成,但目前的史料记载,此歌最早传唱是在(今属)河南新县陈店乡成立光山县苏维埃政府的大会上。 这是一首庆祝苏维埃成立的歌,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苏维埃的歌,原名就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

    1929年8月,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堡大朱家宣告成立,这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柴山堡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激情满怀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庆祝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 

    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和政府组织的宣传队一起还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这次庆祝会上唱起来的,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这首歌唱出了老区人民革命烈火熊熊不息,在党的领导下书写了28年“红旗不倒”的传奇。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多支主力红军,从大别山地区走出或在大别山地区战斗过的共和国将军达469人,其中信阳籍的将军有100多位。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老区人民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其中36万人英勇牺牲。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其过程之艰苦卓绝史所罕见,其功绩之卓著永不磨灭,其精神之博大光辉永存。无数英烈的鲜血,染红了大别山这片热土,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铸就了永远的历史丰碑。

    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时光的车轮碾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给金色的秋天留下一个个的收获。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歌让我们心情激扬,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时代的心声。它的力量不仅仅是给人们带来精神动力,更是让人心凝聚在一起,团结奋进,不断向前。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啊,张灯又结彩啊……”

    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蔚蓝的天空,火红的朝霞象一面党旗随风飘扬。那轻松欢快的旋律是那样的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诉说,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在整个空间。

责任编辑:yu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