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普法天地 -> 媒体聚焦

【人民法院报】忙碌在希望的田野上

  发布时间:2018-08-23 17:39:19




    我小时候就觉得当法官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为实现儿时的梦想,1984年底,我从河南省息县财政局考入法院,成为一名法官,没想到在基层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来,先是在路口人民法庭,后来到夏庄人民法庭,现在在东岳人民法庭。

    同事们都说:“你咋离县城越来越远了。”我觉得在乡镇法庭工作,离老百姓近,心里更踏实。而且这几十年中,无论是法庭还是老百姓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刚到法庭工作时条件很艰苦,法庭只有一间房子,里面就一张桌子,几张凳子。我们去上班、送传票,都是骑着老式的自行车。碰上难走的路就下来推着走,推不过去就把自行车扛在肩上走。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话来形容我们那时候的状况,一点都不夸张。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老百姓们特别理解我们,看到我们一身土一身泥的赶到他们家门口时,再大的怨气也消了一半,这个时候做调解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2004年,我调到东岳人民法庭担任庭长,息县人民法院给在法庭工作的同志配备了电动车,大大方便了我们。法庭正好在集市上,为了方便群众,我们就逢集下通知;不逢集的时候,我就和书记员到百姓家里、田里,聊天、解纷争。农村纠纷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大事。我到他们家里,喊上村干部、热心村民一起,一般的赡养案件、邻里纠纷,很快就能调解好。

    不过那时候我们下乡巡回办案,一走就是好几天,电话、网络都不是十分畅通,在村里回不来的时候就借住到村部,办案过程耗时耗力。

    现如今,法院实现了信息化办公,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网上立案;庭前交换证据也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高效快捷。老百姓生活条件也好了,法庭办公环境也新了,还开通了科技法庭,办案也有了车,路也好走多了。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对法律知识和司法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在法庭工作已经33年,都说基层工作辛苦,我却觉得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作为一方百姓信赖的法官,站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没有理由不为心中的理想砥砺前行。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8-08/22/content_142698.htm?div=-1

责任编辑:yu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