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执行攻坚

“谢谢法院为我们追回血汗钱!”

发布时间:2021-01-15 10:01:26








    “真没想到你们这么有效率,让我能安安心心过个好年了,谢谢法院帮我们追回血汗钱,感谢法官的辛勤努力!”农民工当事人王某在新县法院执行局领取了劳务工资后,喜笑颜开,对执行局副局长郑磊连声道谢。近日,新县法院妥善执结25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让被拖欠工资的务工者,拿到工资款,不再 忧“酬”烦“薪”。

    急民之所急,及时敦促履行法律义务

    2020年12月17日,执行局来了4名外地务工者,他们皮肤黝黑,眼里满是焦急与忧心。仔细一问,原来是申请执行人。4名务工者于2017年6月至9月跟随被执行人张某在北京做绿化工作,在支付部分工资后,张某仍欠4人部分劳动报酬。4人多次找张某追讨,但张某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支付。2020年8月,为了讨薪,4名务工者向法院申请诉讼,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仍未履行义务,为了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4名务工者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多次联系张某,释明失信危害,细说利害关系,敦促其履行法定义务。张某先是说自身经营遇到困难,目前正常运转尚难以为计,暂时没有能力偿还4名工人的工资。经过郑磊法官的循循善诱,从法理人情的角度反复对其释法明理,告知其这4名申请人均为六七十岁的农民,肩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来新县讨薪只能住在环境差的旅馆,吃泡面充饥,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张某一方面摄于执行的威慑力,一方面被执行干警的执着努力所感动,为自己的失信行为感到羞愧,当场履行全部金额。

    想民之所想,并案处理加快执行进度

    2020年12月7日,李某等21名农民工来到了新县法院执行局,他们从该院执行干警手中接过被拖欠6年多的工资,数着手里的血汗钱,情不自禁地喜笑颜开,纷纷为新县法院执行工作点赞。

    原来,李某等21名农民工于2012至2014年期间在某工厂打工,该厂在支付部分工资后,便一拖再拖。后该厂倒闭,负责人陈某也杳无音讯。李某等人将其诉至新县法院。

    案件经法院判决,陈某在2019年11月15日前清偿21名农民工报酬,但由于种种原因,陈某一直未能按期履行,李某等人遂于2020年8月3日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考虑到21件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款项拖欠时间长、涉及人数多,新县法院成立专案组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执行局副局长郑磊带领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到该厂了解案情,在走访中发现,该厂已经停产许久,实为废墟。执行干警立即前往不动产相关部门,查询该厂不动产等情况,并在厂里张贴限制消费令和告知书。经过调查,案件暂无可供执行财产,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尽快帮助农民工拿到血汗钱,执行干警坚持每周前往该厂的法定代表人陈某家中,并坚持走访工厂周边群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走访,得知厂里还有另一名股东杨某。

    执行干警立即联系杨某,与其耐心沟通,向其释法明理后。最终,杨某表示愿意替厂里偿还案款,但是工厂已成为废墟,暂时没有资金来源,愿意先支付一部分案款,并表示余款于2021年5月前一定偿还清。

    办民之所盼,多措并举确保民生优先

    今年以来,新县法院积极加大对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不断提高执行效率和实际执结率,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巧用执行和解,化解矛盾纠纷。不断加大对追索劳动报酬等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通过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耐心细致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引导双方互谅互让,促使双方达成执行和解。

    加强信用惩戒,促使自觉履行。充分利用法院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法院电子屏幕、今日头条客户端等宣传平台,全面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执行标的等详细信息,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用活强制措施,形成强大威慑。充分发挥司法强制措施的震慑作用,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扣押、搜查、划拨、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力推司法网拍,促进财产变现。自推行网络司法拍卖工作以来,对于需要拍卖的财产,积极通过网拍平台进行上架拍卖,并将竞买公告、竞买须知、标的物基本信息、联系方式等予以公布。

    工人群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切实解决欠薪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内在要求。新县法院将涉民生案件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发挥执行职能,着力贯彻为民服务理念,积极传递司法温情,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充分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司法的温暖,决不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责任编辑:yu    


关闭窗口

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大道和新二十六街交叉口(东北处)  
邮编:46400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